央视聚焦孝感:力扛万吨的智能“大块头”
7月17日
CCTV-13新闻频道
《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新闻
《中国经济“向新力”丨
力扛万吨的智能“大块头”》
关注重工装备如何挑战极限运输
↓↓↓
今年上半年
一系列大国重器纷纷亮相
多项超级工程铿锵推进
彰显了我国制造业的硬核实力
在重大工程的建造过程中
体积庞大
动辄就成千上万吨的超大部件
是如何从生产地运输到组装地的?
要运输这些大家伙
一般的车肯定不行
总台央视记者近期在湖北采访时
发现了一款
能够扛起万吨级货物的特种运输车
那它到底有什么超能力?
在一家特种车生产厂,记者看到了一款运输车,它的外形和普通运输车有很大差别,不仅体积大,轮胎也特别多,而且还很灵活,它身上的各个单元模块,可以随着运载货物的重量和长度变化,前后左右组合拼接。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种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是没有驾驶室的,运行它只需要一台遥控器。当工作人员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两辆运输车就可以同步前进、后退,绕行、斜行,并且还可以360度原地转向。
之所以两辆车能做到协同作业,是因为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有一套强大的控制系统,如果把这辆车比作人的话,控制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大脑,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输出整车的控制信号。同时,车上还有很多粉红色的传感元件,用于实时反馈车辆的传感信号,保障车辆协同作业。
这款特种运输车
最高可运载5万吨货物
已经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建造等
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很多超级基建的施工现场
都会有它们辛勤搬运的身影
为我国大型货物运输保驾护航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王志国告诉记者,这种特种运输车已经服务了几十项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在深中通道项目中,在文昌发射场,运输了火箭的箭体和燃料,在桥梁建设和大型船舶建设领域,它们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企业的特种模块运输车
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单轴
载重也从30吨开发到60吨
是什么在推动这些大块头不断成长
继续来看报道
在记者采访期间,正好遇上客户到工厂提车,他们目前正在建设海南儋州海上风电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为了完成施工中风机和导管架的运输,他们特别定制了拥有多模式转向和大吨位承载能力的模块化运输车。
企业的客户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工程项目,包括石油化工、风电领域,随着工程的发展,现在的重型设备比较多,因此,需要承载能力非常强的大型模块化运输车。
随着我国大型基建工程和能源工程的
实力不断增强
“大块头”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
企业合同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6%
市场版图也在不断扩大
在2000公里外的大连港口,“大块头”运载着200多吨的超长冷箱,朝着六七公里外的码头行驶,途中经历了多个90度转弯;在上海洋山港,一个个超大圆筒正运往大洋山海工基地,为了保证码头和防波堤结构更加稳固,大圆筒的自重从3000吨翻了一番。
中交三航局大洋山海工基地项目部副经理顾云杰说,由于项目施工难度在不断突破,构配件也在向大型化发展,对运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他们施工企业会和设备制造企业加强联动,共同解决工程难题,共同发展。
而“大块头”的每一次升级都并非易事。在现场,一个小细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企业生产的第一代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宽度有3米,而他们最新研发的第四代自行式模块车宽度是2.43米。虽然说体积是变小了,但是它承载的能力却升级了。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重工所所长王红玲说:“对‘大块头’瘦身,也是他们企业技术实力的一种展现。由于现在工程复杂性越来越高,就要求他们的产品在提升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能够服务于我们国家的高精特项目的运输。”
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纷至沓来。现在,企业生产的特种运输车已经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挪威、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眼下,企业又接到了新的订单,目前最新产品60吨级模块车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承载需求,为此,研发团队开始朝着单个轴线载荷70吨级挺进。
来源:孝感日报综合央视新闻、CCTV-13
制作:何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