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视障伙伴的“光明引路人”
前天 08:55
时光纪
来自湖北
孝感槐荫论坛
8月16日,周六清晨
阳光穿透薄云
洒落在孝感市文化中心北门长廊上
数十位身着橙色服装的
志愿者和视障伙伴
正在做着热身运动
“走过去,搭肩膀……”6时10分,在夏夏和果果老师的指导下,7名志愿者分别领取一根荧光色的“8”字形陪跑绳,各自牵着一名视障伙伴,依次出发,沿着长廊慢跑、散步。
廊道上,他们两两成组
留下一个个奔跑的身影
和衣服上几个清晰的大字
——“视障”“陪跑”……
他们叫“黑暗跑团”
是一支由视障跑者和陪跑志愿者
组成的公益跑团
鼓励并帮助残障人群走出家门
享受运动的快乐
跑友们亲切称呼的夏夏和果果老师
是这个组织的发起人
今年6月
夏夏和果果第一次组织跑步活动
仅有她们和2位视障伙伴参与
如今,在她们的带动下
12位视障伙伴、20名志愿者
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不刻意回避视障跑者‘看不见’的处境,
而是用‘跑团’两个字
将‘黑暗’轻轻托了起来,
意思不是困在黑暗里,
是带着黑暗一起奔跑。”
夏夏这样理解“黑暗跑团”
志愿者夏冬敏(左)带领视障伙伴万仁锋(右)做跑前热身。
夏夏,名叫夏冬敏,是孝感城区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她第一个将这个组织带到了孝感。果果则是一名小学老师,名叫段艺芬。她俩因热爱运动结缘,成为跑步搭子。
“起初,我只是想用跑步这个爱好去帮助他人,做个参与者。”谈起在孝感发起“黑暗跑团”的初心,夏冬敏说。真正让她下决心做这个事,源于一段视频。
2024年,一段上海马拉松的视频引起了她的注意。画面中,视障跑者和他们的陪跑员肩并肩奔跑,冲过终点线那一刻,他们脸上那种纯粹的、毫无保留的喜悦和成就感,像一束光直直撞进了她心里。
“太震撼了,那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信任、自由和生命力,让我瞬间眼眶发热。”夏冬敏表示。
这是夏冬敏第一次听说“黑暗跑团”。该跑团源于上海“黑暗中对话”助残公益组织,旨在为热爱跑步运动的残障人士提供一个活动、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她心想,这种奔跑的快乐和尊严,不该只属于少数城市或大型赛事,孝感同样需要这种可能。
她利用周末时间去黑暗跑团武汉站参加了一次专业培训,回来与段艺芬说起这个事,二人都觉得非常有意义。后来,她又带着段艺芬去武汉培训。
经过三次专业培训后,夏冬敏和段艺芬着手筹建黑暗跑团孝感站,鼓励视障人士参加跑步活动。跑团里,除了视障群体,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热心志愿者。公益达人鲁锋的加入,缘于他在荆门参加的一次活动,黑暗跑团武汉站的志愿者作交流分享。后来,他将公益与运动相结合,成为一名陪跑志愿者。
他们从身边的朋友、微信朋友圈开始发动
活动从第1期到第7期
视障者和志愿者渐渐增多
微光成炬,照亮着彼此同行
志愿者和跑者双向奔赴:你照亮我,我温暖你
“虽然跑得不远,但很享受这种出汗的感觉,跑完心情舒畅。”8月16日,完成3.6公里的视障跑者尹雪苹,在志愿者陪伴下做完拉伸运动后,忍不住分享心中喜悦。
这是她第5次参加跑步活动,从起初跑1公里都很费劲,到现在跑量翻倍,她越来越自信。看到尹雪苹的变化,她身边的朋友也加入进来。
尹雪苹今年33岁,命运像是给她开了一个玩笑,从小先天性失明。跟大多数视障人士一样,她从事推拿工作。
“非常感谢志愿者,让我有机会参与跑步。”尹雪苹说,她很早就有运动的想法,但怕给人添麻烦,一直没能迈出这一步。一听说活动,她第一次搭着的士就去了。
在陪跑志愿者代森的指导下,视障跑者万仁锋轻松跑完了6公里。
万仁锋很早就关注到“黑暗跑团”。他有几个视障朋友多次在武汉站参加活动,当孝感站开始筹建时,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夏冬敏。
“我很喜欢运动,很期待孝感也有这样的组织。”万仁锋说,他从小视力就不怎么好,到14岁时完全失明。平时他会在跑步机上锻炼,找到组织后,活动一次都没落下。
志愿者代森(左)带领视障伙伴万仁锋(右)在孝感市文化中心自由奔跑。
“比起身边的视障伙伴,我还算幸运。妻子就是我的‘眼睛’,经常带着我到公园散步。”万仁锋望向身边的妻子满脸幸福地说,妻子很支持他,每次活动都接送。
跑步中,万仁锋向代森请教一些控制心率的技巧,代森也会了解万仁锋的生活习惯,彼此在沟通中越走越近。
“他的方向感很强,性格也很开朗,自己也受到感染,每次跟他一起跑步,心里没有任何压力。”代森说,他平时也爱好运动,在鲁锋的影响下,加入到陪跑志愿者行列,“在运动中既帮助了视障朋友,自己也得到提升。”
“很多人会觉得是我们在带着他们跑,其实这件事是双向奔赴。”鲁锋说,跑步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有些视障朋友跑得并不比自己慢。当自己快要坚持不住时,他们就是最大的动力。
从“不敢出门”到追光奔跑:一根陪跑绳,更多是信任黑暗中的跑者
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充分的信任
志愿者徐念平(右)带领视障伙伴程串(左)在孝感市文化中心散步。
回想起6月3日第一次在槐荫公园组织的试跑,夏冬敏仍心有余悸。
当晚7时30分,她带着万仁锋,段艺芬带着另一位视障跑者。原本以为公园环境好、路线平,适合跑步,却忽略了人流量大、道路忽宽忽窄等问题。视障伙伴全程都紧张地握着陪跑绳,跟着她们指令奔跑。
夏冬敏说,视障伙伴要熟悉新的环境,她们要及时发现并提醒路面情况,留心伙伴的呼吸、步态,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对于视障跑者、志愿者,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虽然有些紧张,但能听着风声自由奔跑的感觉太好了!”活动结束后,万仁锋感激地说。
夏冬敏坦言,其实该说谢谢的是她们,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比任何鼓励都珍贵。
后来,夏冬敏将活动地点定在市文化中心廊道,这里靠近公交站,交通便利,还有建筑物的遮挡,不必担心日晒雨淋。最主要的是人流、车流少,视障跑者比较安全。
每个志愿者“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角色体验——他们一起学习与视障人士接触的方式,戴上眼罩体会跑步时的感受……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其次是学习陪跑绳的使用技巧。
这根荧光色的“8”字型陪跑绳
串联起志愿者和视障伙伴
他们步伐一致
用坚定的脚步丈量跑道
成为城市里最动人的风景
“对于视障跑者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出门。”夏冬敏说,目前参加活动的视障伙伴,有的有家人接送,有的则是由热心志愿者接送。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正在为视障伙伴一一规划路线,解决出门难题。
“比起无障碍改造等硬件条件的改善,
更难突破的,
其实是人的心理障碍。”
鲁锋感慨道
视障朋友们看不见
可能已经习惯了相对安静的状态
当他们有更多人愿意走出来的时候
就需要更多有爱心的志愿者也加入进来
“我今年报了孝感全马,希望视障伙伴也能参与进来,是否取得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参与。”鲁锋说,一个城市的温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殊群体跟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从“不敢出门”到追光奔跑
这短短一段路的跨越
藏着一座城市对特殊群体的温柔
也写满了视障者对生活的热爱
——毕竟
只要脚下有方向,心里有光
再远的路
都能一步步跑向春天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