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50年,珍稀植物这里重现!
7月底
一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
在资源监测活动中
意外发现
在湿地公园向阳垸一沼泽处
旺盛地生长着一片
从未见过的植物
植株葱郁,节稍紫红,花萼艳丽
他立即拍照上传给长期跟踪研究朱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命科学专家、湖北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有宁教授,确认此植物为“地笋”。
地笋别称地笋子、地蚕子、地藕等,是唇形科地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70厘米,茎常不分枝,无毛或节稍紫红色,疏被微硬毛,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地笋块茎肉质较致密,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还含有泽兰糖、葡萄糖、丰乳糖、蔗糖、水苏糖等,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堪称药食同源的野菜珍品。
“地笋产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泽地、水边、沟边等潮湿处,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土壤,地下茎耐寒。”王有宁教授说,“该物种不但是生态优劣的晴雨表,而且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被誉为湖区的‘冬虫夏草’哩!”
“地笋对生长环境很挑剔,过度施用化肥、农药,以及过度采挖、破坏原生态、外来物种挤占生存空间等都可导致该物种灭失。”朱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池清华说,“物种的恢复繁衍得益于朱湖久久为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