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7月必吃!沁甜爆汁,就在孝感这里

7月9日
走进孝昌县小悟乡田堂村蜂糖李基地
210亩李林郁郁葱葱
黄绿透亮的果子挂满枝头
阳光穿过叶隙在果面跳跃
清甜的果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基地也迎来了
6年来的首次丰收季
“你尝尝,糖度平均18度,最高能飙到22度!”
47岁的田卫华站在果树下,随手摘颗果子擦了擦,咬下去的瞬间汁水四溅。作为孝昌果色天香蔬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他指尖抚过的每颗李子,都像看着自己长大的孩子。
作为土生土长的田堂村人
田卫华对家乡和农业
有着深厚的情怀
时间回到2019年清明节期间,在水果行当闯荡多年的田卫华回老家祭祖时,望着村里成片撂荒的山地,一个念头在心底萌发:“能不能让这些土地‘活’起来,种出能让乡亲们增收的‘金果子’?”
说干就干
他一口气包下210多亩地
却在“种啥”上犯了难
“要种就种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
能卖上价的精品水果!”
为此
田卫华请来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
开展土壤取样、气候分析
最终圈定桃、梨、李等适配品种
反复比对后
被称作“李中贵族”的蜂糖李
成为“最佳答案”
——这果子肉厚汁多、脆甜可口
市场上正俏
更巧的是
小悟乡的水土跟它“脾性对味”

随后,田卫华一头扎进贵州安顺六马镇——蜂糖李的发源地,挑了批最好的树苗运回家乡。当第一棵幼苗栽进新翻的土坑,他蹲在边上压实土,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像握住了一团发烫的希望。
蜂糖李金贵
脾气也倔
修枝得讲究“疏密有道”
授粉得掐准“黄金时段”
稍不留神它就闹脾气
——挂果率忽高忽低
“蜂糖李对修枝和授粉的技术要求很高,只要稍微操作不当,挂果率就会变得十分惨淡。” 田卫华笑说,头两年看着树上没几个果,夜里能急得坐起来,那时自己像个学徒,对着果树犯愁。
为哄好这“娇客”
他下了一番笨功夫
每年分三趟时间
从贵州请专家来“面授机宜”

2023年
他干脆派专人去原产地跟班学习一整年。6年时间里,他经常泡在果园里,疏果、修枝、施肥、植保,每一个步骤都不假于手。曾经的“门外汉”,如今成了同行追着请教的“田师傅”。
“哪怕投入再多、等再久,只要能让老家变个样,就值得!”
田卫华的付出没白费。今年,基地6000多棵李树首次迎来丰果期,单棵树挂果高达80斤,果子咬开脆甜爆汁,甜度、卖相都顶呱呱。

为了能卖上好价钱
田卫华在蜂糖李丰收前
便做足了准备
早早远赴山东潍坊寻找专业检测机构,对蜂糖李开展2项土壤金属和209项农残检测,顺利拿到检测合格证,取得进入高端超市“入场券”;4月份动工新建冷库,赶在6月份采摘前建成投入使用,延长果子新鲜保质期。
“刚上市时40元一斤抢着要,现在批量上市25元一斤,还是不够卖!”
合作社里,忙着和村民一起分拣、装箱的负责人田建洲算起账来眉眼带笑:线上精品礼盒天天发快递,线下直供百果园、山姆、盒马这些大超市,今年产值预计可达到100万元。

果子火了
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
“村民每天来摘果、打包,一天120元揣兜里,家里老人孩子都顾得上!”田堂村党总支书记田双松说,采摘季每天有30多位村民在基地忙活,本村的技术工月薪能拿5000元,一年下来带动大伙增收6万多。
更令人欣喜的是
昔日的荒山如今变成了“花果山”
绿树成荫的果园风景如画
吸引不少游客周末前来休闲游玩
“果园摘鲜”
也成了田堂村的新名片

借着蜂糖李的东风
小悟乡立足资源禀赋
创新采用 “合作社+企业+农户”
发展模式
带动村民参与种植面积达400余亩
让 “甜蜜经济” 持续扩容
走出一条特色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预计明年基地的蜂糖李产量会突破十万斤,届时将吸纳更多村民务工增收,我们也将发挥技术指导优势,引导乡亲们参与种植,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展望未来,田卫华一脸坚定。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81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孝感槐荫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